作者:王曉輝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
河里魚多攪渾水,世上官多不太平。
這是流傳在中國云南一帶的一首民謠,也不知道諷刺的是哪朝哪代的事兒,不過細(xì)想起來,放到宋朝倒是很貼切。
宋朝的官兒實在是太多了。宋太祖趙匡胤是靠兵變得了天下,結(jié)束五代的方式也相對溫和,沒有大規(guī)模的殺伐,所以留用了大批舊朝官員,只給俸祿,不掌實權(quán);宗室、外戚、功臣都授予高官厚祿,也不授予實權(quán)。可是,偌大一個國家,還是需要大量的文臣武將來管理,于是另起爐灶,又搞了一套班子,結(jié)果越搞越多,官滿為患。
【配圖:彭靖雯】
宋朝高度中央集權(quán),名義上是宰相領(lǐng)導(dǎo)下的三省六部制,但實際上還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宋朝的宰相只是社交稱呼而已,實際的稱謂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因為宰相不止一個,所以還會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此外,還會設(shè)兩三個“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這樣一來,正副宰相加起來有五六個,權(quán)力分散,職責(zé)重疊,根本起不到領(lǐng)袖群臣、統(tǒng)一指揮的作用。接下來的三省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尚書省又下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中書省是宰相領(lǐng)導(dǎo)的辦事機構(gòu),門下省則是皇帝的秘書班子。三省名義上的首席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通常有名無職,實際長官分別為中書侍郎、門下侍郎、仆射。此外,還有一個樞密院,主管軍事。
如此復(fù)雜的機構(gòu)和官職,應(yīng)該怎樣翻譯成英文呢?林語堂先生在他用英文寫作的《蘇東坡傳》(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中是這樣翻譯的:
中書門下平章事—— General Control Head of the Chancellery and the Imperial Secretariat
參知政事—— Vice Premier
樞密院(樞密使、樞密副使)—— Privy Council (president and vice-president)
中書?。ㄊ汤桑?Chancellery, or Premier's Office (chancellor)
門下?。ㄊ汤桑?Imperial Secretariat (chancellor)
尚書?。ㄆ蜕洌?Executive Board (chancellor)
吏部—— Ministry of Civil Service
戶部—— Interior Ministry
禮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兵部—— Ministry of Army
刑部—— Ministry of Justice
工部—— Ministry of Public Works
最容易讓人犯糊涂的是,宋朝的官稱和實際職責(zé)是分離的。官稱是用來定級別發(fā)俸祿的,差遣才是實職,這使得大批官員無所事事?!端问贰ぢ毠僦尽酚涊d:“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類以他官主判,雖有正官,非別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劣谄蜕洹⑸袝?、丞、郎、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八九?!比 ⒘堋⒍乃镜闹鞴芄賳T,沒有皇帝的指示,基本上不管本單位的事兒,即使有事兒要辦,十件事也就七八件能找到正主,剩下的不知道扔到哪兒去了;至于仆射、尚書、丞、郎等官員,十有八九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如果按照品級計算,正一品、從一品到正九品、從九品,一共18個級別,這么多的坑兒,得多少蘿卜啊!更何況每個蘿卜的工資又那么高。難怪大宋朝總是步履維艱、入不敷出。
嘉祐六年(1061年),蘇東坡制科中選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將仕郎、守大理寺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前兩個部分是官階,也就是級別,后一個部分是差遣,也就是實職?!皩⑹死伞笔俏纳⒐匐A,從九品下?!按罄硭略u事”是蘇軾的本官階,即寄祿官階,為正九品。所謂“簽判”,屬于幕職,相當(dāng)于今天的秘書長或者辦公廳主任,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先拿出意見,簽署后報行政長官(太守)批準(zhǔn);當(dāng)?shù)厣蠄蟮奈臅残枰炁袝?,以免主政長官專行。
如此復(fù)雜的官稱和職責(zé),應(yīng)該怎樣翻譯成英文呢?林語堂先生給出了這樣的翻譯:Late in 1061, the sixth year of the reign of Chiayu, he was given the rank of a councilor of justice and the office of an assistant magistrate at Fengshiang, with the power of countersigning reports and official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court.
夠復(fù)雜吧?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從陜西一直干到海南島,經(jīng)歷過的職務(wù)不計其數(shù)。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杭州知州,兵部尚書兼侍讀,禮部尚書兼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等等。知州的英文是magistrate,級別可能會有高低。蘇軾的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Minister of War / Minister of Education)都是級別待遇,實際的工作主要是翰林學(xué)士(Hanlin academician,也就是secretary to the Emperor),如果特別說明“知制誥”,那就是負(fù)責(zé)為皇帝起草圣旨或其它文書(drafting imperial edicts and other documents)。至于舍人可譯為secretary。
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被貶黃州,詔令規(guī)定“本州安置”,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視居住”,但還是有一個虛職——黃州團練副使,同時附有規(guī)定,“不得簽書公事”。團練副使大約是個佐理地方兵役事務(wù)的小官,但又無權(quán)簽署公文,所以也就無團可練,只能在家里團著。
《水滸傳》里有個張團練,與張都監(jiān)和蔣門神一起陷害武松,后被武松殺死。沙博理將張團練翻譯成Commandant Zhang,commandant是指揮官或者一個軍事機構(gòu)的負(fù)責(zé)人,如camp commandant(營務(wù)主任)。按照這個邏輯,蘇東坡也就是個assistant commandant。
《水滸傳》里出現(xiàn)的官員,高級的文官不多,大多數(shù)是軍官。童貫是樞密使,高俅是太尉,魯達(dá)和楊志是提轄,林沖和王進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級別最低的要數(shù)武松,只是一個都頭。樞密使是級別最高的軍事長官,由于宋朝重文輕武,一品官階中沒有武官,所以樞密使都是由文官來擔(dān)任。太尉是武官中的最高級別,高俅的太尉含金量更高,因為他是“殿帥府太尉”,兼任實職“殿前都指揮使”,是禁軍的最高統(tǒng)帥,所以,林沖、王進兩個禁軍教頭在他面前都要忍氣吞聲。提轄屬于低級軍官,大致相當(dāng)于一個副連或正排級干部。八十萬禁軍教頭聽起來挺唬人,但也只是一個教授武藝和槍棒的低級軍官而已,沒有任何實權(quán)。至于武松的那個都頭,恐怕連體制內(nèi)都算不上,相當(dāng)于縣衙雇傭的保安隊長。
對于上述官職,沙博理是這樣翻譯的:
樞密院/使—— the Council of Military Affairs / Chancellor
殿帥府太尉—— marshal commanding the Imperial Guards
提轄—— major
八十萬禁軍教頭—— arms instructor in the Mighty Imperial Guards
都頭—— constable in the police force
中國古代的官僚機構(gòu)和官職,經(jīng)過2000多年的沿襲和變革,發(fā)展成了一個十分復(fù)雜的體系,想要梳理清楚十分不易,翻譯成外文就更難了。真心佩服那些敢于挑戰(zhàn)《資治通鑒》和《史記》的翻譯大家。